递归

递归

第一次知道递归,是在大二。

老师给我们留作业——用C语言实现解决汉诺塔问题,其中就需要用递归,当时我觉得好难好抽象,后来看一些求解动画才理解,还有部电影《恐怖游轮》让我对递归印象更为深刻。

昨日看【脱不花长谈李笑来】,聊使用递归来编写AI提示词——优化(优化(优化(提示词))),用AI自己写的提示词让AI干活,就如让谷歌告诉我怎么用谷歌。

前些日子,我精读了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也有点递归的意思,因为这本书就需要我先读,才能知道如何更好的阅读。

然后我用AI也提炼了书籍的要点,比如阅读前中后我可以有哪些行动。阅读前的活动我是比较关注的,也是超级重要的,因为阅读一本书的成本并不是书的价格,而是我投入阅读这本书的时间,更进一步是我能否从书中获得启发进而行动改变自我或改变世界。

于是我根据书中的方法,写了提示词,让AI帮我辅助判断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。

最开始我写的提示词:

我准备阅读[书名],作者是[作者]。
请为我生成一份阅读前的“热身”简报,包含:
作者简介:不仅是生平,更要突出其思想脉络和写作风格。
时代背景:这本书是在什么样的历史/社会/文化背景下写成的?这如何影响了书的内容?
核心议题:这本书试图回答或探讨的3-5个核心问题是什么?
关键术语:提前解释书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或生僻术语。
结构概览:这本书大致的章节结构和论证逻辑是怎样的?
延伸阅读:列出和这本书相关的3-5本书或文献。

我请AI第一轮优化后:

我将阅读[书名],作者是[作者]。
请为我生成一份深入的阅读前瞻简报,旨在优化我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深度。
请包含以下部分:

  1. 作者透视: 介绍作者的生平、核心思想演变及其独特的写作风格。
  2. 时代回响: 剖析本书诞生时的历史、社会及文化背景,并说明这些背景如何塑造了书中的观点与叙事。
  3. 核心探索: 提炼本书旨在探讨或回应的3-5个核心议题。
  4. 概念解码: 预先解释书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术语或特有概念。
  5. 结构蓝图: 概述本书的章节布局与核心论证逻辑。
  6. 知识基石: 要想深刻理解此书,我应预先了解哪3-5个相关的理论、学派或历史事件?请简要说明其关联性。
  7. 延伸阅读: 推荐3-5本有助于拓展理解本书内容的相关书籍或文献。
  8. 多维视角: 总结学术界或读者圈对本书主要的赞誉与批评。了解这些争议点将如何帮助我进行批判性阅读?

措辞发生了改变,并增加了第6条和第8条,按照AI的说法,比我的最初版更具洞察力。

之后我让AI给这个提示词打分,它打了95分,我让它继续优化到100分,得到如下

阅读热身简报:[书名]

任务背景 我即将开始阅读由 [作者] 撰写的 《[书名]》

我的个人背景与阅读目标是:[我是一名探求真知的学者。] 请基于我的背景,为我生成一份独家、深入且高度可操作的“阅读战略简报”。

简报内容要求

第一部分:核心洞察 (The Core Insights)

  1. 一条金线 (The Golden Thread): 请用一句话提炼出贯穿全书最核心的论点或“金线”(Golden Thread)。这能帮我时刻抓住主旨。
  2. 作者心智地图 (Author's Mind Map):

    • 思想源流: 作者的核心思想师从于哪些理论家、流派或人生经历?
    • 写作动机: 作者是出于什么样的个人困惑、时代焦虑或学术抱负写下此书?
    • 独特印记: 他的写作风格(如语言、叙事结构、论证方式)如何为其核心思想服务?

    第二部分:情境与脉络 (Context & Connections)

  3. 时代坐标 (The Zeitgeist): 本书是哪个时代的产物?请精准描述当时的思想潮流、社会议题或技术变革,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本书回应、批判或超越那个时代的。
  4. 知识谱系 (The Knowledge Tree): 前置根基: 要想无障碍地理解本书,我最需要预先了解的 2-3个 关键概念/理论/历史事件是什么?请解释其必要性 后续枝干: 阅读本书后,如果我想继续深入,可以探索哪 2-3个 延伸领域或相关书籍?

    第三部分:阅读导航 (Navigational Tools)

  5. 结构透视与阅读策略 (Structural Blueprint & Reading Strategy):
    • 请提供一份“章节功能地图”,说明每个部分(或关键章节)在整体论证中扮演的角色(例如:提出问题、提供证据、展开论述、总结升华等)。
    • 针对我的背景,建议我应重点关注哪些章节,以及在阅读时可以带着哪些具体问题去思考?
  6. 阅读陷阱与常见误区 (Pitfalls & Common Misconceptions): 初次阅读此书的人最容易在哪些地方产生误解、感到困惑或得出片面结论?请提前预警。
  7. 批判性视角 (Critical Lenses):
    • 赞誉与批评: 学术界和读者圈对本书最主要的赞誉和最尖锐的批评分别是什么?
    • 思辨工具: 我应该如何利用这些“批评”作为思辨的工具,在阅读时与作者进行有深度的“对话”? 请确保你的回答精准、深刻,并始终围绕如何提升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思维深度来组织内容。

这一版本我用下来效果很不错。

之后我还不满足,让它继续优化到120分,150分,感觉就进入玄学了,效果也不好,感觉已经走火入魔了。

我得出的结论,递归优化大概到2-3轮就差不多了。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